经济更积极。
国家让地方管控个体经济,防止个体经济冲击国营经济的时候,这些地方的领导甚至顶着压力,继续支持个体经济发展。
何秀萍第一次反对李墨林的意见:“我们在家里发展得不挺好吗?为什么要去外地?”
“我们的汽水厂、火柴厂、五金厂、养殖场,都在赚钱。”
“后面水电站也要弄起来了,到时候也是赚钱的。”
“村里那个集体厂也在赚钱。”
“你让人在县里搞什么外发,也在赚钱。”
“到时候煤矿要是开起来,我算了一下,也是能赚钱的。”
“我们一年往少算都能赚三五十万,今年才过了一半,我们已经有将近三十万的利润了,今年年底还能卖鱼,电站也要收一些钱,赚五十万肯定没问题。为什么要去外地呢?”
1982年,一年赚五十万,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怕的数字。
这还是李墨林一再压制自己赚钱速度的情况下,真放开了做,一年一百万也有可能。
但在内地他不敢彻底放开,尤其在1984年之前,他也怕被人当典型抓了。笑傲小说
李墨林搞一湘情饭店,拼命把本地所有人拉下水,原因之一就是防止有人针对自己,把自己往上面举报了。
明年,也就是1983年,李墨林想先出去打打基础,等到1984年的春风一来,就扯开膀子干,那就可以真正的放飞自我了。
李墨林解释道:“媳妇,以后的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的……”
何秀萍打断李墨林的话:“你现在就想着赚钱,我们有这么多钱还不够吗?”
“我们一天能花多少钱?二十块钱顶天了。”
“一年也就花七千三百块钱,别人万元户尾巴都要翘天上去了,老闫、永寿、太祥、成军他们跟着我们干,每个人家里都有几千块钱存款了,个个羡慕他们。”
“我们一年能赚五十万,一年赚的够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