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脑子进水了才可能跟你实话实说,但看仁兴帝态度这么诚恳,自己不拿些干货出来只怕也是交不了差了。沉吟片刻,他诚挚地说:“陛下圣目如炬,微臣的一点微末心思,只怕也是逃不过陛下的明察秋毫。鞑虏那边确实给了微臣很好的条件,他们把微臣从行伍之末提携成一方重臣,确实对微臣有恩在先。只是微臣虽然身在行伍,却也是读圣贤书出身的,也懂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道理。国朝即将一统天下,此为华夏一统、汉统复兴的千年之机,微臣倘若为一己私利而至天下涂炭,贻误汉统复兴的千载之机——这样的事,微臣实在不敢为,否则九泉之下亦是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李功伟听得频频点头,他赞道:“孟家亦不愧是前朝的衣冠华族,通义明理,如此方能培养出将军这样深明大义的忠义志士来。孟将军,你说得很是,鲜卑人的小恩小惠,不足为念,大丈夫当放眼天下,以社稷为重,以万民为重。将军以万民为重而舍个人私利,有此善念,为万民造福,必将遗福孟氏后代,恩泽延绵。孟将军不恋鲜卑高官厚禄诱惑,毅然投奔正统,回归国朝,这事将成我国朝的一段传奇佳话,朝廷亦应对此大力嘉奖宣扬,以此彰显我朝褒忠贬奸之宗旨,激励天下志士奋进之心。”孟聚连忙推辞:“陛下圣恩,微臣诚惶诚恐。但当前北伐战事正紧,禁军、襄阳军、西蜀军等各路兵马正在前线与鞑虏兵马进行殊死战斗,朝廷此时应宣扬的是王师将士的武勇和忠诚,激励将士们更加奋力作战以报效朝廷。比起王师将士的赫赫武勋来,微臣这点微末之事,实在不值一提。”李功伟微笑着瞟了孟聚一眼——这位北朝武将倒是懂分寸,知道韬光隐晦的道理,不欲过于高调引人瞩目。不过,这倒也在情理之中,倘若孟聚是那种只知武力、一味斗狠逞强的莽夫,他也不可能这么年青就成为北朝的重兵军阀了。孟聚本以为,李功伟还要接下去跟自己谈谈北疆军谈判归顺的条款,但他没想到,赐爵之后,皇帝的话题就转向了彻底的闲聊,再不涉详务。他好奇地问起孟聚在北疆的战事经历,也问起了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