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武侠小说的发展
——兼论温瑞安作品的特色
西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游侠、刺客立传,虽然这是严肃的史事,而非武侠小说,但文中游侠的侠义慷慨精神,则深深感动读者,实可视为武侠小说发展中的原动力。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酝酿,最迟在唐代,武侠小说已开始萌芽。唐人传奇中,裴铏的《聂隐娘》、《昆仑奴》,孙光宪的《荆十三娘》、袁郊的《红线》,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作品,确是颇为成熟的武侠短篇小说。宋初吴淑的《江淮异人传》及明人伪托唐段成式所撰的《剑侠传》(大抵取材于皇甫氏《原化记》、段成式《酉阳杂俎》、裴铏传奇、袁郊甘泽谣、康骈剧谈录、孙光宪《北梦琐言》、王定《保唐摭言》、王铚补侍儿小名录、吴淑《江淮异人传》、洪迈《夷坚志》诸书,都是唐宋时的著作),则更是辑录武侠短篇小说的专书。还有宋代说话中的朴刀、杆棒两类,亦是属于这一类。明代的《水浒传》,更可以说是成就巨大,影响深远,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至于明代的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乃至清代乾嘉间的《绿野仙踪》等,虽然所述内容似乎和武侠小说无关,但对剑仙小说来说,则不能不说它们有思想脉络相承之处,实可视为武侠小说发展过程中另一渊源。
清代乾隆嘉庆之间,出现了无名氏的《施公案奇闻》(道光四年,即1824年刊本,有嘉庆三年,即1798年序,一名《百断奇观》),这是现存侠义公案小说最古的一部,不久又出现了《绿牡丹全传》(亦名《四望亭全传》,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刊)和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初名《金玉缘》,书成于道光二十九年,即1847年之后),则是长篇侠义小说之祖。因为这类书籍广受民众欢迎,所以自光绪初年开始,便陆续出现了《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一直续至二十四集)、《永庆升平》、《圣朝鼎盛万年青》、《英雄大八义》、《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