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皎洁,月光如练,寒露已过,霜降将至,万松岭上除了千百株奇松依然长青,其他草木都已呈衰色,尤其是岭下芒花,在风中一动,立刻就铺出一片萧瑟的秋意。傅翔在漫山的芒花中找到一小片空地,仰卧地上,从芒花摇曳中透望天空,天色如墨,月光却将白云镶得比白天还要清晰。傅翔凝视那一朵朵飘过山岭的白云,感觉上比白日看蓝天的白云更觉清洁纯净。白天郑洽来带他去看郑义门的书院,书院可容一百多个学生,分为初、中、高级三班。每班除专职教师一人外,还有资深的夫子一至两人,都是致仕退休的前辈,义务担任学生的指导,除开讲外,也为学生的习作诗文批改讲评。凡郑义门的子弟上学全部不需花费,学习成绩优良者还有书籍、文具等奖品可得。由于教师及夫子都是饱学之士,更兼完全免费,郑义门人人向学,全庄几乎没有不识字的。傅翔见了,不禁叹为观止。傅翔问到如此高明的书院全年开放,所费必然不少,其开销如何支应?郑洽笑道:“第一,教习夫子皆不受酬;其二,书院场地是族中大户免费提供;其三,族人捐助兴学热心无比,每年乐捐所得足够应付开支,所余之资多用于奖励勤学绩优的学生。郑义门书院的目的,就是要使圣贤之道能在郑义门中永续相传,生生不息。”“永续相传”、“生生不息”,傅翔听了又是一番悸动,他开始觉得郑义门之所以成为江南第一家,最主要的核心力量便是来自这“生生不息”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和自己正在苦思的武学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连?在此夜阑人静之时,傅翔的思绪格外敏锐,他想到自己武学的进程有三个重要阶段:练熟了明教十大高手的绝学是第一阶段,但同时修练十种相异性极大的武功,因此只能达到七成功力;完颜道长的“后发先至”和少林《洗髓经》这两种极上乘的武学,使傅翔一举突破了七成的极限,而进入融会贯通的境界,这是佛门绝学与道家绝学的精彩组合;傅翔知道,下一个要突破的是如何做到“脱胎换骨”,真正进入耀古铄今的武学极峰。他试了很多方法,和完颜道长双修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