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富昌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学院副院长封笔近半世纪的上官鼎,近日以新作《王道剑》一书,重出江湖。对沉寂已久的武侠文学界重注新血,实乃武林之福也。上官鼎出道甚早,高中、大学时期,七年之间,以半职业武侠作家之姿,撰写多部武侠作品,广受好评。因其早慧,兼具国学素养,早年作品文气斐然,格高意远。或写手足之情、朋友之义;或写恩怨纠缠、斗智斗力;或写豪情壮志、悲剧侠情。叙事大多繁而不紊,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笔下人物,亦皆有血有肉,丰满深刻。大抵说来,其早年作品之结构、布局,乃至叙事手法,大多精采纷陈,深获好评。上官鼎此次以《王道剑》重出,人生阅历更加丰富,文笔更见老辣,颇有金梁之风。其述江山庙堂,似班马文章;谈佛理之悟,如渡河香象;至于谈侠义与武功,更是锋发韵流,深具巧思。全书以明朝“靖难之役”为历史梗概,透过考古与传说,改造一些历史人物,也创造一群新的武侠类型人物。把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朱元璋、傅友德、朱允炆、郑洽、方孝孺、朱棣、道衍、胡濙等,与虚构的传奇人物,如傅翔、郑芸、方冀、完颜道长、明教人物、少林寺僧、丐帮帮众、天竺三尊等,全都放在作者创造的假定艺术情境之中,把历史人物及其故事当成了武侠传奇故事的重要元素,可谓融历史与传奇于一炉。武侠小说讲武功、言侠义,多为江湖、武林中事,自以想像和传奇为主。《王道剑》则在保持武侠小说的基本特性外,兼讲历史与文化。书中透过历史悬案,彰显人性情操;透过儒家之道与王道之剑,描述豪侠传奇。可谓既纪实,又演史。在历史与传奇之间,虚实相生,真假参半,颇有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的艺术效果。这类手法,梁羽生、金庸等武侠大家,固已用之,上官鼎新作,运用亦颇自如。看他写史、写侠,亦写儒;写政争、写人性,亦写情操。于史,则考证精详,展示历史的真实和人性的真实;写侠,则刚肠侠骨,跃然纸上;写儒,则风骨独标,正气凛然。笔底生花,颇有语尽而意不尽,意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