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可奈何的含泪面对现实。
王世贞与张居正爆发了“衣钵传人”之争,但最后秦中堂却让张居正去了军机处学习。
王世贞怒而写文艺评论著作十八卷,其中四分之一篇幅有讥讽张居正文采太差连徐文长都不如的内容。
隆熙三年。
王廷相、张潮、温仁和等很多老朋友先后去世,秦中堂写了很多墓志铭,内心倍感孤独。
首辅夏言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终于忍不住了,彻底辞官走人。
秦德威多次挽留未果,写了很多诗词赞扬夏言,但夏言却写了很多诗词攻击秦德威。后人普遍认为,夏言心胸太狭隘,不如秦德威胸怀宽广。
夏言认为,如果没有秦德威夺权,他的成就一定会更高,成为大明独一无二的首辅。.r./
隆熙四年。
严嵩当上了首辅,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可惜次辅是秦德威,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但严嵩仍然在苦苦坚持着,他相信一定会出现转机!
因为隆熙皇帝总要成年亲政,无数历史经验表明,但凡皇帝成年亲政后,必定要与之前的权臣产生矛盾,发生冲突!
还有无数历史经验表明,占据了巨大利益的老权臣经常会被成长起来的皇帝干掉!
而这,就是他严嵩的机会!
隆熙五年。
在严嵩的精心密谋下,出现教学事故的秦德威丢掉了督导皇帝学业的差遣,而后严嵩接替了这个差遣。
严嵩感觉,距离渴望的彼岸更近了一步。严嵩相信,只要熬到皇帝亲政,一切将会大不相同。
隆熙七年。
距离亲政只有两年的隆熙皇帝,忽然说了句“我去追寻父皇了”,便无疾而终。
严嵩一夜苍老二十岁,心已经碎了,直接弃官而去。回了江西后,上龙虎山出家。
隆熙七年以后。
秦德威不得不接任首辅,全面执政。因为没有人愿意入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