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懂,但他精通上古音,对通假字规律和辞例也相当熟悉。方子郊把释文写出来,碰到字认识,但意思不清楚的,就问李世江,可能会是什么字的通假。李世江就凝神想,间或提出几个意见。但帛书究竟是古老的东西,读来不像文艺作品里说的那么顺利。念本科时,方子郊在学校礼堂看过一个电影,说的是一教授带着一群弟子去楼兰古城探险,发现了一批吐火罗古文书,教授一口气把文书全部读出,就像读一张中国少年报。等干了古文字这行,方子郊才明白中国编剧太不敬业。真正的古文书,至少像楚帛书这样的战国遗物,一个在本行最精深的学者穷其一生都不可能字字读懂,如果记载的是意识形态等思辨性的东西,有可能基本上不知其义。但眼前这份帛书还好。
转眼已是中午,他们才读完一半,但这一半却是一个整体,李世江评价:“一篇瑰丽的神话故事,有点后现代的感觉。”他爱读小说,经常会冒出几个时髦词汇。
方子郊笑:“后现代都过时了好吧。嗯,是带有历史色彩的神话故事。”他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确切地说,是一篇巫术故事。而且,非常奇怪,我感觉这个故事似乎见过。”
李世江道:“也许是古书里有的?反正我没看过,楚国人真是罗曼蒂克啊,就像高唐神女,北方的诸侯国一般想不出这样瑰丽的故事。”他在屋里走了两圈,又问:“你打算将它发表吗?”
方子郊有点忧虑:“按说应该发表,但这木俑是古董商——我猜他是个盗墓贼——送给我的,若发表,我怎么提供资料来源呢?”
李世江道:“这是个问题。不过你们学界的事,我也略有耳闻,现今好几批竹简,不都是从地下市场买回来的吗,如果说大学和研究所是官方机构,岂不等于是销赃?可政府并没有管这些事。”
方子郊道:“是,确实政府在装聋作哑。但若不默许,盗墓贼就可能将竹简毁掉或运到海外。不过,那是盗墓贼,我是高校教师,我不能说自己兼职盗墓。”
“你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