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免跪、龙庭赐座。
杨凌坐到椅上,向焦芳瞧了一眼,焦芳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杨凌暗暗放下心来。
要开拓极北边疆,非王爵之身、享专断之权、领独立之军不能成事,然而拥兵在外,实是君王之忌,所以杨凌想一步步来,第一步就是倚功讨封王爵,第二步才是说服皇帝。
大明的异姓王只有两种结局,一个是在京里做无兵无权的逍遥王,比如徐达,一个是分封到皇朝眼中可有可无价值不大地八荒极远之地守边,比如沐英。
问题是依照皇帝对他的感情和倚重,断不会让他去边塞。别人代为讨封的话,形同鼓动皇帝放逐他。要知道皇朝的人大多除了中国不知番外之事,在他们眼中,除了通过苏武牧祟的故事知道了北海(贝加尔湖)这个名字,对那里地印象只有:极寒、穷荒、杳无人迹、不毛之地。
总之,那是野人和罪人才该待的地方,漫说封个王爷,封个皇帝也不去,去了喝西北风么?那种皇帝怕还不如霸州胜芳镇上统治一百多人的‘大顺国皇帝’赵万兴呢。然而自已主动讨封呢?
正因为人人认为那是个苦差事,谁会相信他放着子子孙孙在京享福地安乐王爷不做,偏要去做野人王?此人定是怀有异心,意图勾结蛮人造反了。只怕就连皇帝也不免会有这种念头。这才是无法得到皇帝和满朝文武理解和信任的难处。
杨凌回京之前,早已密嘱焦芳动用可以力量开始了行动,先让一个小小的六品言官上书列举杨凌开疆拓土、前所未有之功勋,请封王爵。试探满朝文武反应。待见反对声浪不大,这才出动职衔较高地官员逐级上本。
百官反对声浪低,是因为杨凌立的功,实在是开国之后有功之臣从不曾立国的功绩,而且他原来的功劳就够大了,想再进一步,除了封王也实在没有别地办法了。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那位心里根本藏不住事地皇帝一点城府都没有,百官还没表态。他自已先跳出来摇旗呐喊,鼓掌叫好了。现在的朝廷……,你说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