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好了药,他这才走过去道:“玉儿姐姐,你现在怎么样?”
拓跋玉儿点点头:“好些了。”
虽说好些了,但陈靖仇见她仍是不住发抖,知道她还在发烧,便说:“玉儿姐姐,你先歇息吧。”
氐人女王送他们来时,给了他们三顶折叠帐篷。陈靖仇把帐篷搭好了,躺进自己那顶帐篷里。躺了一阵,却觉心乱如麻,怎么也睡不着,便钻出帐篷来。在山中走了一段,前面是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此时正是午夜,月上中天,这仙岛上的月光分外皎洁,偶尔有极轻的风吹过,草尖枝头微微摆动,却更增静谧,四周仿佛都要凝结成一块巨大的水晶块。陈靖仇见此情景,心想:“庾子山诗说‘夜月照心明’,以前一直想不通。现在看这月色,似乎真要把心都照亮了。”一想到这些诗文,他不自觉地就想起了师父。若师父在,准要骂自己分心。而一想到师父,心下就更加不快。为了救师父,已经天南地北地跑了那么多路,却总是功亏一篑,连拓跋玉儿也受了那么重的伤。上了仙岛,却又不知道仙人在什么地方。他越想越觉沮丧,在溪边拣了块石头坐下,伸手从怀里摸出一支笛子来。
这笛子是师父给自己的,有些年头了,笛身经长年摩挲,都已变成了紫色,光润如玉。陈靖仇好诗文,陈辅对他很是不满,说耽于诗文,百无一用。陈靖仇后来又喜欢上吹笛,师父见了只是叹了口气,说:“你终是陈氏一族,诗文音律之好,定是骨髓里带来的。”倒也没有太阻拦。但陈靖仇一直被陈辅严加管教,觉得好诗文、好音律都是玩物丧志,平时也不敢多碰,只有趁师父没在时吹上一两段。现在他心中沮丧,便又想吹上一段。
将手指按住笛孔,陈靖仇轻声吹了起来。他吹的是一曲《梅花落》。此曲又称《梅花三弄》,当初东晋桓伊最擅此曲,被称为天下独绝。有一次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坐船进京,船泊在码头上,正好遇上桓伊从岸上经过。王徽之并不认识桓伊,只听过他吹笛的名声,便让人去传话说:“听说子野先生笛技绝妙,请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