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曾经有过一个报道,说正宗的北京烤鸭所需的鸭子在国内已经没了,我们所右的烤鸭都需要进口……诸位,你信么?我不仅不信,而且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个谣言,是一颗烟雾弹,这颗披着爱国主义外衣的烟雾弹要掩盖就是,因为近来我们这样无聊……不是,是有好奇心的人越来越多了。你可曾在一家烤鸭店见过一只活鸭?或者见过一根鸭毛?任何一家烤鸭店,你如果提出要到厨房里去看一看那些没有烤制过的、活生生的鸭子,相信他们一定会拒绝你,而且还将召唤出两个保安把你丢出门外。为什么?难道真是为了什么配方保密?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还有,为什么烤鸭这种东西只在北京出现,而隔壁的保定就只有驴肉火烧,却从没听说过鸭肉火烧呢?继续,为什么近来烤鸭越来越贵,好吃的烤鸭越来越少,而且听说马上就会出台限购政策——有北京市户籍陪同的饭局每次限点二只,外地户籍人员要吃烤鸭必须提供五年以上完税证明和遵纪守法证明,并限吃一只……
不错,你答对了。因为你吃的根本不是鸭子,而是一种只有北京才能得到、很稀少、没有脖子、很肥,而且必须保密来源的肉……
好像又跑题了,说回小说。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充实自己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读书。为了《七宗罪》的明朝背景,我倒是翻了不少明人笔记。在明末著名诗人杨岱的《京华佥载》中,关于当时风俗的记载颇有意思:“今京师所谓‘炙鸭’,名虽为鸭,与古法颇不同,余甚口口,后遇其所谓‘选放’,方知其大略。凡清明日,京郊各户均口置旷处,不置顶盖,余尝窃观口,其色黑,翅短,体胖,大异向所见诸禽。俄顷,天色姜黄若有口口,各笼中颇有一飞冲天者。方明日,各自收笼售卖。口口先生曰:‘此所谓网开三面者也,谁口古风不存,草民亦知矣’。”
是的,很显然,所谓的北京烤鸭,既不是什么本地鸭子,更不消说是什么进口的基因侵略,其实所谓的真相只有两个字——“企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