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学来这套风凉话儿!你把轻而易为的事情办好,却来我面上打这官话,真是岂有此理!”说得缥缈真人也大笑起来。二仙举手而别。这火龙真人便向东南,直至东海岸上,办他的公事去。
若说这件公事的起源,却和上文所说那条孽龙差不多的时候,作者自恨一双手,写不得两边事,只好说了一桩再说一桩,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咧。原来火龙真人所说的绳龙,就出在东海之西,钱塘江内。如今的浙江省中部地方,有一处浅浅的水滩横在钱塘江上下游之中,今人都称七里泷水。水浅滩急,行船不易。有时逢着大风,驶行便比较容易,所以历来有两句传说,叫做:“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这话凡是钱塘江船户和两岸居民谁不知道,这是后来的话。若在上古时候,却不叫七里泷,称为伏龙潭。这个取义,不消说,就因本书所说的绳龙,曾在此间潜伏的缘故了。再说绳龙之称,不过是火龙真人一句戏言。其实这个绳字,还似是而非。按其实,乃是一条绝粗绝大的篾绳缆。彼时伏龙潭的名称,既不曾发现,作书人也不曾考据到那个最初的潭名。总之这地方是钱塘江最深之处,所以称为潭。古时器物粗陋,人民所用舟楫之类,也不甚完备,况且遇此深潭,危险可知。他们没法可想,只有连络起许多大船,同进同退。一则增加船身的力量,免被巨风刮去;二则人手既多,照应易周。这等法子,别说他们笨拙,即如现在开明之世,那批乡人驶行木筏,也还沿用这个规矩咧。不过现时所用联络各船的器具,多已改为铁练。彼时却统用蔑缆。这是今昔不同之点。自从联船之制发明以来,果然安全了不少。江中行舟,已不见得失事。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危险,就像这成龙的篾缆,即因数条大船,卒遇大风,沉没潭底,船中人畜,果然一时三刻,死得干干净净。就是比较坚固的一应竹器具,和木板制成的巨大船身,不上几年,也因霉而腐,因腐而化,和潭底土泥成一种混合性质。不料百物皆化之后,独独留下那条锁船的篾缆。忽然大大的自由自在起来,有时浮到水面,漂个十里八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