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外公诧异道,谁教你的啊,五六子含含糊糊的嘟囔道,外公你刚才就是这么写的啊……
一旁一直不吱声的爷爷,这时也奇怪了,心说,真的是过目不忘吗?
五六子小时候并不爱读书,只是五六子的父亲逼着他读书识字,于是,他也不得不每天写一张大字,读启蒙经,只是不乐意一个人面对外公找来的老先生,而是喜欢和一大群孩子一起边玩边读书,于是,家里那些老妈子、佣人的孩子们都跟着受了好处,特别是护院头子章二叔家的孩子黑子,居然也能陪着读通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什么的。上午读书对五六子来说,实在是没什么太多的意义,基本上,读过的书,过目不忘的,一年不到,老先生辞馆而去,而五六子的兴趣,却被帐房里的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子吸引……
第二章 出身名门
说起来,老头子家世不小,提起江南侯家,都知道是个大户人家。家居有着“米市”之称的江南老城。从老头子爷爷的爷爷辈算起,就开始做起米的运输生意,慢慢地,家里殷实起来,到了20世纪初,家里已经拥有了一只大船队,掌握着整个长江沿岸的漕运,另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十几条旱路单帮,有点像现在运输部,专门掌管着全国的粮食运输的命脉。换句话说,如果侯家一发飙,大半个中国就会粮食价格飞涨,乃至无粮可吃的地步。
辛亥革命的那一年,侯展的爷爷五十六岁。这一年中秋节后的第十天,老头子出生。“五六子”是家里人以当地的风俗,以给老头子爷爷的年龄作为孩子的乳名。侯家长房长孙的诞生,给侯家带来了不少的欢乐,更何况,孩子出了娘胎就很乖,除了接生婆打了2巴掌后,孩子依依呀呀的哼哼唧唧的苦了几声。孩子一出生,按照当地的风俗,要隐瞒其男孩子性别的,起码满月前不宜宣扬出去。一时间,乡里都听说侯家的大媳妇生了,只是不知道是男是女,大家都想尽一切办法去打听。
世事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孩子快要满月的时候,侯家的耳朵不太好使的老祖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