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骨子里长的。在宫里头经历过元平十三年的宫妃们都印象深刻的记得,那年秋,看起来温软柔弱的文贵妃,是如何强势洗清罪名,救出要被打杀的于嬷嬷,毒死诬陷她的宫妃,再逼得皇后上中宫签表自请无能之罪。
所以对这般个人物,她们大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新入宫的妃嫔们到底好奇心重,概因对那座上的文贵妃了解的少,遂就少了几分畏怯,因而有那么几个小才人会拿眼偷觑着悄悄的朝上首的方位瞄着打量。她们对这位文贵妃的印象大都源自道听途说,其名头最响的的莫过于妖妃的名号,虽然受于锦衣卫的威慑鲜少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将此二字说出于口,可元平九年的事闹得太大,饶是她们当年年岁小待字闺中,也多多少少的听闻了些。
虽说其名声不好听,可在她们看来总归是带了些传奇色彩,让她们焉能不好奇?
于嬷嬷很快察觉到下首座上几个小才人不安分投来的目光,瞬间眉毛竖起,警告性的恶狠狠朝那些目光的主人处扫去。
包括岚才人在内的几个小才人刷的下低了头,心无不在噗噗跳着,娇俏的脸蛋发白,隐隐浮了虚汗。她们入宫后听说最多的不是文贵妃,而是长信宫这位大名鼎鼎的于嬷嬷,这位后宫上下有名的刁奴。听人说但凡有谁敢招惹她家贵妃娘娘的,她都直接上去扇人嘴巴子,从不惯人毛病,就算是妃嫔,她也照扇不误。
她们谁也没有自虐体质,自不会上杆子找打挨,遂乖乖如鹌鹑般低首敛目不敢造次。就连近来风头正盛的岚才人,也不敢觉得受屈,更别提拿出她平日那娇蛮跋扈的劲了。
大概又过了一炷香的功夫,皇后方姗姗到来。
众妃嫔起身问安,皇后端着笑着应着,由左右大宫女扶着,悠然的踏上布有织化地毯的台阶,步入那高出地面半丈有余的台基上。
皇后到红框架山水立屏前的坐塌上落座,居高临下的俯瞰众妃嫔,象征皇后尊位的珍珠冠,其两侧的六扇博鬓轻微颤动。
“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