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得把张峦给稍带进去,以显得他仍旧顾全大局。
朱祐樘似乎对复召南京翰林院的人到京城这件事,很感兴趣……毕竟在他看来,翰林院全都是忠直之臣,有很多曾是他先生,或者是他先生的朋友。
无论他再怎么信任张峦,也都认为自己的老师和老师的朋友不会害自己,属于能帮到他忙的人。
这也跟徐溥平时的“隐忍”有关。
徐溥为了得到皇帝的支持,并能把一些他认定的能臣调回京城来,即便他跟怀恩一样认为外戚不得干政,但他仍旧跟张峦保持了面子上的和睦,没有跟刘吉一样,没事就跑去参劾张峦。
只是在几次大的冲突中,徐溥还是悄悄地站在了张峦的对立面上,却因为张峦总是能化腐朽为神奇,导致冲突未起便消弭,矛盾也就没有外显得那么重。
朱祐樘问一旁的怀恩,道:“怀大伴,如今翰林院的人手不够用,是吗?”
怀恩先看了眼在场大臣,这才一脸认真地说道:“人手总归是有的,无论做什么,都能调到人,大不了从别的衙门抽调帮忙,误不了事。但南京翰苑中,确实有不少有能之士,但因为各种缘故被远调。如今要为先皇修撰《实录》,或可把这些人请回来。”
他并没有给出太过坚定的意见。
只是提出个“或可请回”的建议。
朱祐樘道:“有多少人呢?”
怀恩道:“礼部上奏中,请调南京翰林院侍读曾彦、杨守阯,左谕德林瀚、侍讲谢铎,编修张元祯、江澜、右谕德陆简,还有编修梁储、刘忠、邓焲、张天瑞,另有检讨杨时畅等人……再就是请丁忧侍讲学士李东阳夺情回朝!”
这边怀恩每说出一个人的名字,刘吉就感觉自己的心口被人扎上一刀。
就礼部上的这份名单,所列之人,几乎没一个跟他刘吉没有矛盾,正所谓我掌权时,把那些我厌弃之人一并赶走,到现在终于轮到他们回来报复我了。
朱祐樘点了点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