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则是永恒不变的。
利未人散居在各支派之中,这与信徒“分散在列国”(雅1:1)的情况相似。利未人在各自所处的地方成为真理的见证,当代信徒也应如此,在职场、社区等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成为传递神话语和价值观的使者。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堂视为自己的“属灵城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力量;医生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展现出基督的爱和关怀。
(二)“领受与给予”的平衡之道
《哥林多后书》9:12 - 15指出奉献是“感谢的凭证”,就像利未人收取十一奉献(民18:21)一样,信徒需要以财物、时间和恩赐来回应神的供应。神是一切的赐予者,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神的恩赐。当我们领受了神的恩典后,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将自己所拥有的奉献出来,用于荣耀神的名和帮助他人。奉献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献,还包括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时间去关心他人,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彼得前书》2:9 - 10称信徒为“君尊的祭司”,我们应效法利未人。作为代求者,我们要为城市、国家祷告(提前2:1 - 2),就像利未人为以色列守望一样。祷告是我们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为他人和社会尽责的途径。通过祷告,我们可以将社会的问题和人们的需要带到神的面前,寻求神的怜悯和帮助。作为教导者,我们要解释圣经原则,对抗文化相对主义(玛2:7)。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和思想充斥其中,信徒有责任坚守圣经的真理,将神的话语传递给他人,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群体责任的实践路径
初期教会“凡物公用”(徒4:32),这与利未人城邑开放给寄居者(民35:15)相呼应。在当代社会,教会可以建立各种援助网络,如食物银行,为那些生活困难的人提供食物;开展免费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