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赶过,接住鞭缰,经引路庄客指点,棚后便是来客拴马之处,小苹把书僮背上莹雪剑拿下,和瑶霜剑一齐捧在手中,四匹马交书僮带到棚后看管,杨展瑶霜带着小苹走进棚内,一看这座棚内,与其他芦棚不同,打扫得特别干净,棚口拼放着两张朱漆八仙桌子,上面一字式,放着一排太师椅,椅上还披着红缎,杨展和瑶霜贴肩并坐在靠左最末两张椅上,小苹便捧剑俏立椅后,可是这座棚内,也只有他们主仆三人,还没有其他贵客进棚。一忽儿,另有几个庄客,香茶细点,陆续献上,诸事具备,引路庄客才算尽到了招待责任,向杨展告退。杨展来时,已有成竹在胸,居之不疑,只说:“有劳擂主厚待,却之不恭,请先代为道谢,改日再图答礼。”庄客去后,瑶霜却有点不安,悄问:“他们把我们当贵客看待。甚么用意?”杨展说:“大约是虞江等故意如此,所谓先礼后兵,一半也是江湖上讲究过节的虚场面,回头我自有道理。”两人坐定以后,举目打量全场布置,只见正中用几支牛腿粗细的杉篙支起五六丈高下、七八丈见方的一座篾篷挑角的大敞棚,四面挑角,都挂着红绿绸子扎就的彩球,彩棚正中,绷着一块黄绫匾额,写着“以武会友”四个大字,彩棚底下。另用极粗的柏木桩打基。上铺杉木厚板,搭就三尺高下、五六丈见方的坚实擂台,上面彩棚,正把这四面凌空的擂台盖住,阳光不透,风雨无碍,擂台四面都有几级厚木钉就的台阶,可以上下,擂台正面坐西朝东,除留出南北两头人来人往进出口以外,围着擂台,都是一座接一座的芦棚,各面芦棚和中间擂台的距离,约有三丈左右,赶热闹的门外汉,便可以在这距离之间,围着擂台,袖手看虎斗,这时擂台上冷清清的人影俱无,只有靠里陈设着红漆兵刃架子,十八般兵器,擦得铮光耀目,屏风似的排着,其余没有可看的,所以这时擂台下人头乱拥,挤来挤去像波浪一般,芦棚背后,格外热闹,一片吆喝叫卖之声,和庙会一般,都是乘机赶生意的各种买卖摊子。杨展瑶霜留神铁脚板七宝和尚两人,不意一个不见,只见左面芦棚,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