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忽必烈大汗曾经远征过倭国,大宋就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我希望现在和未来的蒙古能够得到同样的对待。”
对于这么务实的期待,群臣们是真心的表示赞同。此时蒙古已经定下未来目标,就是统一蒙古,重回巴格达金帐。想完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得到大宋的首肯与默许。如果那天真的能来临,众人要考虑的则是蒙古的地位。如果大宋愿意蒙古继续存在,臣服于大宋大概是必须的条件。与其那时候谈论,不如现在早早解决。
郝康看众人都不反对,干脆把一些细节告知了这帮跟着他东奔西走的心腹,“我已经告知大宋朝廷,愿意接受大宋册封,以后蒙古大汗子女都会去大宋留学。”有些话郝康说了,有些话郝康没敢说。他甚至希望以后自己的子孙能够和老爹郝仁和自己一样娶了大宋的女子为妻。不管是母亲包惜弱还是自己的老婆穆同学都让郝康对此非常有信心。只是这等事靠想也没用,孩子们未来会喜欢谁是个未知数,强行勒令他们往往会适得其反。也只能看命啦。
讲完了对外政策,郝康谈起了群臣更关心的事情。“以后埃及行省将尽可能多出口长绒棉。此事关乎我们蒙古的财政,不容有失。”
从前年开始,大宋已经在埃及试种长绒棉,获得了相当的成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棉布原本从大宋运到东地中海,现在埃及能产长绒棉,郝康当然希望蒙古能自产棉布。这方面的利益极大,搞得好就能彻底扭转蒙古财政的不利局面。
经过一番商议,确定了埃及行省总管的人事。在大宋建省之前,大马士革蒙古已经在现在的地盘上建立起了四行省。分别是大马士革行省、耶路撒冷行省、埃及行省以及埃及行省西部的北非行省。每个行省主官为‘行省总管’,其他组织结构一如大宋。考核也走的大宋的路数。
不仅大宋进行了行政改革,大马士革蒙古这几年在穆同学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改革。当年元国走的是全面汉化的道路,现在大马士革蒙古走的则是全面宋化的路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