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廷里面的斗争从来都非常激烈,谢方叔罢相,丁大全很侥幸的成为左相。而右相之职则在一众‘太学清流’的极力推动下,由董槐出任。大宋的朝廷是采用‘异论相搅’的模式,就是派系平衡。丁大全属于靠实绩来博取地位,干事就要得罪人,那些‘太学清流’动辄就用‘酷吏’来攻击丁大全这帮人。
而且令丁大全更加头痛的是,这帮‘太学清流’对于利用规则的把戏极为精通。此次丁大全安排徐远志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又顺水推舟的给了贾似道一个面子,把号称‘善修渠’的新科进士赵嘉仁安排到莆田当县尉。这些都不是现在最关键的手段,福建路提点刑狱的差事之一就是水利建设。丁大全安排了宋慈这个人选。没想到在人事安排马上就要完成的时候,董槐突然蹦出来阻挠。
若是以往,丁大全还能想办法与董槐周旋。然而从最近得到的消息来看,贾似道并非大言欺人,那个赵嘉仁果然精通修渠,还颇擅长民政。小小年纪竟然能说服莆田当地父老。
眼瞅着事情指日可待,只需宋慈赴任之后亲自到莆田‘指挥’一下就大功告成。此时董槐如此坚定的杯葛,只能说明朝堂上反对丁大全的人也看到了要害所在。
心中下了绝不能让董槐得逞的决定,丁大全抬头看向宋理宗。就见宋理宗还是和平日一样,冷淡的听着董槐激昂慷慨魄力十足的发言。等董槐大大攻击了一番宋慈的品行能力之后,宋理宗开口了,“今日已晚,此事明日再议。”
官家发话,董槐也不能拽住宋理宗的脖领子要求继续商谈。带着些不满,董槐躬身送宋理宗离开。盯着丁大全狠狠瞄了一眼,董槐大步离开。
回到相府,太学的陈宜中已经等在那里。见到董槐回来,他立刻拿出一摞信件交给董槐。然后急切地说道:“相公,此乃莆田的清流寄来的书信。信里面都讲,那个赵嘉仁桀骜不驯,不仅没有把县令放在眼中,连知军都不被他看在眼里。此人急功近利,只想着修木兰陂北渠赚取声望。清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