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也不会像李奎那样杀进仇人家里。
血溅鸳鸯楼一段写得极为细致,连更换衣裳、上墙跳墙、刀放何处这样的小事都不遗漏,通观《水浒传》,再无一处如此详尽。
为兄报仇时,武松只杀嫂与夫,连王婆都留给官府,十字坡酒店里,他坚决拒绝伤害押解公人,快活林中,他拳拳皆有分寸。
飞云浦的一个念头,让武松变了一个人,他杀马夫、杀女使、杀养娘玉兰、杀张都监夫人,等等,不问善恶、不多一言,他终于用上了江湖手段,画蛇添足的是,他在墙壁上血字书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杀人留名后来成为许多江湖的桥段,其实在《水浒传》这部书里,留名绝非标准行为,武松此一举动显出的更多是稚,而不是凶狠。
多年前有一部专拍武松的电视剧,里面放大了养娘玉兰的情节,武松对她颇为心动,为了情节合理,只好安排玉兰自杀,而不是被武松杀死。
这一改动,让武松保留了更多从前的格,也推迟甚至断绝了武松的江湖之路,大大减少了江湖的血腥气。
在张青的店里,武松换上了头陀的行头,从此不再是“打虎武松”,他拥有了更值一提的伟大事迹,即使放眼江湖也是出类拔萃。
初更时分,武行者来到蜈蚣上,将要进行他第三次杀人,象征他的彻底转变。
首先他的念头就跟从前不一样,“刀却自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武松的谨慎没有了,这次杀人既不为报仇,也无关交情,他只想“试刀”。
其次打法也不同,再无各种挑衅,也没有安排退路,拿起石头砸门,一刀杀死道童,直奔道人,大战十数合,砍下人头。
直到杀人之后,武松才问明缘由,放人下山,搁在从前,武松会先问后动手。
武松是江湖人了,从此以后的故事便是江湖老套:惹事生非、不打不相识、落草为寇。
那个谨慎而自制、守法守规则、满怀梦想的武松消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